唐代诗人 王绩

野望

唐  王绩

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 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

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 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

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,在闲逸的情调中,带几分彷徨和苦闷,是王绩的代表作。 

他于隋末隐居在此,因效仿陶渊明,在院子里栽种了五棵柳树,起名“五柳园”,故后人称“五柳”。他在《新园旦坐》写道:“松栽一当半,柳种五为名。独对三春酌,无人来共倾。”正是这首诗,给五柳留下了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,给大五柳的自然风光增添了许多人文的色彩。

第三个是,唐代大诗人白居易,他少年时期在符离生活22年之久,喜欢游山玩水,这里的风景也被他游玩多遍,以至于他在后来写的一首诗中仍回忆到:武里村花落复开,流沟山色应如故。这里的武里就是指现在的五柳,流沟就是今夹沟。皖北人地方方言,再加上这里柳树较多,武里、五柳,因为习惯就演变成五柳了。

(还有一个传说跟朱元璋有关:元末,豪杰四起,各立为王。朱元璋为谋生加入军队,后来成了一名将军,经常带兵打仗,后来屯兵在夹沟西北一片沼泽里。这里易守难攻,紧靠连绵几十里的群山,沃野丰硕,水草茂盛,中间高台有一处破落的酿酒作坊。他带领众将其扩增加高加固筑台养兵,扩军练武、屯粮屯草、冶炼兵器、救助伤残、养老育幼,把此处当作了大后方。并饮用北边四里路山窝里的一处泉水,他封之为龙泉,这个泉有一寺庙叫龙泉寺。后来又发现五柳的泉,也封为龙泉,所以,虽然镇头村的泉没有五柳村的泉大,因先后发现使用的关系,后人叫镇头村的龙泉为大龙泉,五柳的为小龙泉。镇头村的庙叫大龙泉寺,五的为小龙泉寺。也因此,五柳的龙泉寺一直没有镇头的龙泉寺香火旺盛。
   一次朱元璋重伤昏迷于五柳山泉边,酿酒女马氏驾车前去汲水,很远见泉被浓雾笼罩,龙腾其中,金光闪闪。近前并无异样,唯见一伤者伏在泉边。马氏怜伤者重,救之回家。马氏的作坊及朱元璋的大兵都同时住在这片沼泽里,马氏每日必拿出好酒与之对饮。朱元璋伤好痊愈,经常到五柳一带牧马打猎,马氏每日定时到五柳取水,他们俩时时在那个第一次邂逅的泉下的深谷中见面聊天,朱元璋用泉边柳枝编下花环,戴在心爱的人的头上,用战刀砍下很多柳枝插入河边泥土中,长成很多柳树。朱元璋与马氏日久成为了情人,经郭子兴夫妇做媒,结为夫妻。朱元璋发现利用这种酒煅烧的刀具特别锋利,随口叫道:“真是好的刀子烧啊”。便有了“刀子烧”这个名字。以后,朱元璋转战南北,总离不开妻子马氏和她所酿的美酒刀子烧,遂成大业。于戊申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,国号明,该年洪武,史家称之明太祖。刀子烧也成了宫廷密酿。朱元璋根据当日被救时龙腾雾中的情景赐酒名同爱骑名一样都叫“云中飘”。
朱元璋在龙泉旁栽插的柳条有五棵生长非常茂盛,比周围的又高又粗,马氏酿酒作坊经常取这个泉的水酿酒,渐渐地周围村民有“到五棵柳拉水去”的习惯,演变成“到五柳拉水去”,五柳的村名由此诞生。后经朱元璋随风就俗追封为五柳村。
   这一带,因朱元璋马皇后,关于皇亲的故事很多,姓武的家族庞大,也关系着五柳村的演变。
   草场村的武姓是看守大军草料场的后代。朱元璋在黄垫湖一带屯兵屯粮,朱元璋之子朱棣为夺皇权,三年征北,效同父亲也把这里当作后方,登上了皇帝宝座,于是当地人把这块沼泽地叫皇垫湖至今。又有李自成也曾把这一带当作支援前方的粮草基地。据此北约四里,翻过一座高山,军队在一处隐秘难攻的山坳里建立了供需军马的粮草站(现在宿州的草场村)、管理银票的钱庄(现在萧县的金寨村),两村相隔一里多路,传说这两个村的人均是那时军队留守人员的后代。90年大旱,金寨村民们在一处快要干枯的河床里, 挖出了很多金银玉器,因此富裕了很多家庭,招来了很多贩卖者。另有挖墓者曾在附近高山顶挖到了一处坟墓,里面整个人头都是纯黄金做成的,经证实是掌管金库的总管被杀后的墓葬。
   东山头村的武姓是为武姓守墓人的后代。距村北一里路龟山东坡的山窝里,历来都是山北坡曹村镇后望村、前望村一带武姓的皇亲贵胄、达官显赫的墓地。